返回
排行榜
首页
阅读记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L
M
S
上一章  ←  章节目录  →   下一页
历朝毁书大检阅(第1/2页)
    家对面一所高中,每年六月都漫天飞雪白茫茫茫然一片,准准的。以为窦娥被校长拉操场砍了头,不是,是毕业生撕书泄愤。高三毁书俨然成为一种当代艺术,更吊诡的是这行为几乎成了中国少年成人礼。毕业扔课本,好像识字的人都干过,除了韩寒。这国家有个奇怪的风俗,终结或告别一个时代,总是以毁书来助兴。理由是“没‘输’才能赢,没‘输’就是赢,从胜利走向胜利”,始皇帝腆着小肚皮举着打火机理直气壮地阐述。对,你最有资格说这话,嬴政嘛。嬴政焚书罄竹难书,所以不书了。书一书几次不太出名的毁书。

    政权更迭,输家书必定遭殃。经过秦汉战火,西汉末年目录学家刘歆整理国家图书馆做成藏书总目录《七略》时,发现两百多年只攒到13269卷。不久后的公元8年,王莽篡汉自立,宗室刘秀不服,干。这一万多捆竹简在流氓互掐中被打得支离破碎满地零落,拾捡后凑不成卷,只能去摇卦摊陪算命的骗人混日子。24年,赤眉军和更始军又互攻于长安,打得“礼乐分崩,典文残落”,这次碎得连算卦摊都不要了,只能批发给饭店当牙签。

    24年这一次打完,剩了点,刘秀还都洛阳时还有两千车竹简。东汉两百年再积累,据《封氏闻见记》说到汉明帝时有了六千车,“明帝尤重儒术,尔后撰录三倍于前”。其后是董卓之乱,汉献帝从洛阳移都长安时,准备把六千车书运走。但当时兵荒马乱,竹简太沉不运了,只运写在布上的书,结果引来哄抢,当兵的拿回营房当蚊帐床单用。“图书缣帛,军人皆取为帷囊。”缣帛上的墨是脱色的,兵士夜里滚床单,起床发现后背悍然复印了“君子好逑”四个大字,第二夜“好汉饶命”,第三夜好汉得逞“风吹草低耍流氓”。

    这事件影响深远,文身贴纸由此启蒙。

    最后只剩了70车。曹操拾掇亡书藏三阁,秘书做了书录《中经簿》,计9945卷。在此基础上曹魏集团继续攒,近三万卷时晋朝成立,交给了司马家。司马家接手后出现了一次诡异事件:咸宁五年(279),汲郡人“不准”半夜挖魏襄王的坟,值钱的东西没多少,倒是抠出一堆蝌蚪文写成的竹简。蝌蚪文不好翻译,找杜蕾斯帮忙弄明白内容是跟《史记》不同的,从夏朝直到战国。

    这就是赫赫有名的“汲冢书”,一共29945卷。藏书质量一下上去了。

    不久,即爆发毁书无数的“八王之乱”,又下去了。“八王之乱”是八个都姓司马的王爷互掐的家族内讧。这事丢书更丢人。八王打得人仰马翻变成王八,都知道王八壳是书写甲骨文最好的材质。刚要写,311年“永嘉之祸”又爆发,甲骨文在晋朝复古梦破碎。“永嘉之祸”把西晋打得元气大伤,由此进入东晋。图书损毁更是惨重,“书籍十去其九”,东晋迁都后点检只剩3014卷。问管理员怎么回事?“抱歉,您在公元311年储存的文件已被王八蛋小秘书删除。”

    南北朝时代发生了毁灭性的焚书事件,555年,梁元帝萧绎将中国14万卷图书全部焚毁。前秦残余的图书,555年一次性销毁,中国文化遭到致命打击。辛辛苦苦一千年,一下回到类人猿。这次事件我在前文写过,不赘言。总的来说,南北朝的意思就是“我们从来不是东西”。

    隋唐两朝很注意搜集和整理书籍的。隋代北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  ←  章节目录  →  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