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排行榜
首页
阅读记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L
M
S
上一章  ←  章节目录  →   下一章
金缕玉衣,所为何来
    古人有个奇怪的认识,他们认为封闭人体通气的“孔”就能永垂不朽,又莫名其妙地认为玉能保护尸体,于是就用玉石塞满死者的九窍期待重生。这九孔分别是:眼、耳、口、鼻、前阴、菊花,所谓“金玉在九窍,则死者为之不朽”。台湾有个艺人叫九孔,大概被做过实验,他口头禅是“哇塞”,没事就说。基于这个认识,上古死人都这么干。汉朝开始,刘邦家的暴发户觉得九片太过寒酸,“不显摆,毋宁死”,要全身包围!最好全身石壳,包得密不通风。这一点,他们很羡慕蹦出来的孙悟空。可惜大块的玉石太少,只好用碎玉片来凑。将上千玉片浴室瓷砖似的一块挨着一块,一片接着一片,最后成为一件玉石外套。这就是“金缕玉衣”。思维角度不同,衍生的思维镜像就不一样,金缕玉衣在小学生眼里是方格作业本折成的,在汪涵眼里是麻将排成的,在乐高设计师眼里是积木组成的。而在我眼里,密密麻麻的方块覆盖在身体上,这是打了马赛克。所以,金缕玉衣的照片,我都当黄色图片看。

    可惜刘家人想象力很有限,我推算他们是从竹凉席裹尸得来的灵感,将竹片改良,换成碎玉片开发出金缕玉衣。为了让金缕和玉衣区分颜色,把黄竹片改成白玉。质量最好的是新疆和田玉,越白越好,最好半透明,为了保存尸体嘛,透明到保鲜膜才好。不过这玉也白不了多久,在地下时间一久全变黄色,跟竹凉席还是一个德行。都知道刘备草鞋编得好,实际上这个编织业劳模最初是编竹凉席的,更初是编金缕玉衣的。家学深厚啊!

    玉衣一般是拼装的,用几千个玉片分别做成头罩、上衣、袖子、手套、裤子、鞋几个部分整合,套上去闪闪放光芒,很有科技感、未来感、变形金刚感。其工序为:将玉石切割成等距离的玉片研磨、抛光,厚度掌握在三四毫米左右,类似于多米诺骨牌。玉片四角钻孔有点意思,用极细的金刚石杆钻从玉片后面开始钻,快透的时候翻过,前面再钻几下打通,形成前面眼小后面眼大的喇叭形小孔。这种钻法不但避免玉片的正面开裂,也减少了金丝受孔缘磨割,并且好穿线。更主要是正面孔小,直径大概只有一毫米,看上去精致美观。

    “玉片也不都是方块,玉衣转角处也经常用长方形、梯形、三角形、四边形、多边形……所以我几何学得特别好,曾写过名言‘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’,可惜被曹操剽窃了。”刘备补充说。说了玉片,下面是金缕工艺:穿玉片的缕直径一般在0.7毫米左右,最细到0.4毫米。缕跟四片玉的四个孔隙连缀,前面打×形线结。方块不断出现×××××,方格玉片上有×,如同网页“图片不予显示”,让刘先生对着这一片马赛克浮想联翩。

    刘先生陷入遐想中,我来补充:金缕有讲究,必须帝王级别才能用,诸侯用银线,公主用铜线。《后汉书·礼仪志》里说:“诸侯王、列侯、始封贵人、公主薨,皆令赠印玺、玉柙银缕;大贵人、长公主铜缕。”注意这是东汉,西汉管得没那么严,刘备的上祖中山靖王刘胜就用了金线。又因为时间久远,玉片全变黄了,金线金片金光闪闪跟金盔甲一样,而且它还是在河北满城抠出来的,于是《满城,尽带黄金甲》。这套金缕玉衣是出土中最漂亮的,据说还有更奢华的,笔记小说《西京杂记》载:“武帝匣上皆镂为蛟龙、莺凤、龟鳞之象,世谓蛟龙玉匣。”汉武帝刘彻的玉衣镂刻了一堆精美的动物。这倒有趣,脱下来能当动物园导游图。

    金缕玉衣只流行了四百年左右,到曹魏时代被曹丕下发《终制》禁令给终结了,“饭含无以珠玉,无施珠襦玉匣,诸愚俗所为也”。刘备就此失业。前面说过刘先生文笔很好,写过“人生几何”,于是改行写“金缕玉衣”教学参考书《套中人》。谁料,又被契诃夫剽窃了。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  ←  章节目录  →  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