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排行榜
首页
阅读记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L
M
S
上一章  ←  章节目录  →   下一章
怎样做一个孝子
    在中国,给父亲守丧叫“丁外忧”,母丧叫“丁内忧”。父母全死叫《丁丁历险记》。“历险”用得稍夸张,但守丧整个过程确实不好过。父母死后孝子不能在房间里住,在门外东墙边搭建一个简易棚子,百天之后可稍加修缮,一年后拆除棚子在原地建造一个白灰涂墙土质的“垩室”,两年后才可以回正寝居住。草棚、土房、砖房,过程有点像童话《三只小猪》。《三只小猪》里只有一条大灰狼,古代狼多,碰上带色儿的更危险。所以这做法只限于儿子,女儿不必睡草棚。孝子在整个守孝期间不能睡床,“居倚庐,寝苫枕块”。地上铺草垫,用土块做枕头,以示哀悼。最惨是下葬前住的草棚子,它不能涂泥,冬天漏风夏天漏雨,很遭罪。最遭罪是三国马腾死那次,遇大雨土枕泡成了泥。草席、泥枕,加上孝子马超,成羊驼了。

    又不许吃,《札记·间传》说,“斩衰三日不食”,就是说绝食三天。最倒霉是谭嗣同,十二岁那年,五天死了妈、姐、哥三个亲人,这次没按照规矩来,不然早饿死了。童年记忆导致成年行为的映现,变法早在他十二岁时,就开始试验了。

    绝食三天后,孝子可以“食粥,朝一溢米,暮一溢米”(一溢1/24升)。百日之后可以“疏食水饮”。一年小祥可以“食菜果”。二年大祥后可以用酱醋调味。丧满服阕。楫祭以后,才能喝酒吃肉。三年下来,孝子瘦得跟台球杆一模一样。

    居丧期间只有这长相能娱乐,其余活动全部停止:不许看戏不许赴宴不许婚嫁不许听音乐。可能古代的洗浴中心跟现在一样属于娱乐场所,所以“三月不沐”不许洗澡。只许哭,未下葬前,孝子要哭声不绝昼夜无时。下葬后一朝一夕准时哭两次,早上的时间没规定,晚上从《新闻联播》开始哭,七点二十分收尾,因为开始国际新闻了,洋人活得比孝子还惨,心理平衡了。再以后“思忆则哭”。如果严格执行起来是很恐怖的,很可能变成盲人。所以二郎神是最让孝子羡慕的,两眼哭瞎有备用眼,全瞎也不怕,有“孝”天导盲犬。

    “要想俏,一身孝。”孝子的专用制服“斩衰”确实很俏皮。所谓“斩衰”,完整说法叫“斩衰裳”,“衰”是上衣“裳”是下衣(女儿的外衣连裳于衣,斩衰裳连为一体无上下之分)。斩就是用刀砍,意思是简单撕下生麻布披在身上即可,也就是民间说的“披麻戴孝”。电视剧里经常出现,但都不对。它不缝边带线头儿穿,肩膀处必须有一缕缕的麻线垂下来,北洋军阀肩章那样才正确。

    从现代流行服饰风格来看,这身打扮个性又另类。我表妹少女时代的梦想就是穿一身孝服,扶着棺材哭着从她暗恋的少年家走过。她觉得画面悲凉又诗意,愁苦又别致,特别的杜鹃啼血我见犹怜,特别的让人心痛、心酸、心碎,敲击着、震颤着、蹂躏着少年的心扉……不料文青少女的想法被她爹地知道了,一嘴巴变成二逼少女。

    穿起来并不舒服,斩衰用的是每幅(二尺二寸为一幅)三升(八十缕为一升)最粗的生麻布制作,简陋粗恶,毛刺横生。在坟头打滚哭,能扎回一堆果子。穿在身上相当于用了美图秀秀,皮磨得溜光,苍蝇落上面都劈叉。前面说服丧期间不许洗澡,这套干搓服直接解决个人卫生问题。古人想得真全面真严谨啊。再看资料,出来这么句话,“斩衰裳并非贴身穿,内衬白色孝衣……”古人真不全面真不严谨啊。

    其余装备:用结籽儿的雌麻纤维织成的两条带子叫“苴经”(捆腰上的叫腰经,绑脑袋固定丧冠的叫首绖);绑头发的麻绳叫“冠绳缨”;脚踩菅草编成的草鞋叫“营屦”。如果女儿服丧,绖、绞带、菅屦跟儿子相同,但不用丧冠,用一寸宽的麻布条从额上交叉绕过,再束发成髻。

    最后装备是一根高度齐胸竹制的“苴杖”,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哭丧棒。它有两种用途,一是表明孝子身份,其二表示伤心,哭得生病体羸要以杖扶行。

    此物在我表妹文青少女手上又加一用途。她将棒子上端加了个铁板成了锄头,期期艾艾边哭边挖坑。其爹当然认为其想坑爹,又伸手。文青少女边轻咳边抚胸,幽怨对其爹叹道:不是葬父,是葬花。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  ←  章节目录  →  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