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排行榜
首页
阅读记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L
M
S
上一章  ←  章节目录  →   下一章
百密一疏的天一阁
    传说麻将是宁波人陈鱼门发明的,于是做雕塑纪念。有趣的是这雕塑设在天一阁图书博物馆院里,更有趣的是雕塑是三缺一,空位置上留着一堆衣物。这个设计大概是向《四库全书》致敬的:天一阁全是书,来此地打麻将,内裤、秋裤、毛裤、牛仔裤,四裤全输。雕塑设在天一阁的“平和堂”,“平和”是准麻将术语,无须赘言。那么,宿主天一阁为什么取名天一?《清史稿》这样解释,1774年8月2日,在宁波天一阁实地考察的臣工给乾隆的奏折中提到一个传说:“闻凿池之始,土中隐有字形,如‘天一,二字,因悟天一生水之义,即以名阁。”挖坑见“天一”二字,于是得名。而按照余含泪在《风雨天一阁》的说法是:书怕火,水可防火,《易经》有云“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”,于是如此。

    说水能灭火而取名“天一”,解释得有些形而下。“天一生水”是从天象而来,每年11月水星在北方出现,此时天地间只有冰雪,促使古人产生了五行中“水行”的概念。而五行在天为气,在地为形。五行中“水属”有闭藏之意,且代表智性、静默的力量。藏书阁创始人范钦,大概是看中“天一生水”这句话中“藏”的深层蕴意而取名“天一”。不然的话,怕上火不如叫更加直白有力的“王老吉阁”。

    嘉靖四十五年(1566)天一阁建成,创始人范钦对这些藏书很是重视,他把图书馆当貔貅一样养着,立下规矩:所藏图书只能进,不能出。“代不分书,书不出阁”,后代分家不能分书。看书也不行,子孙若私自开门看书,不许参加祭祀三次。外姓人更不能进来,子孙带外人进楼看书,不许祭祀一年。借书给外人,不许祭祀三年,卖书,永远逐出家门。更古怪的规矩是不管你姓不姓范,只要是女人,就不能进藏书楼。

    这已经不是图书馆了,这是男澡堂子。

    实际上当时没人对天一阁藏书感兴趣。范钦当年收藏的是一些地方志、抄本、高考试题和成绩单。登科录、会科录、乡试录这些东西有什么可看的?又因为看舂宫是很上火的事,所以怕火的天一阁也没有淫秽读物,更加无趣。

    藏本无趣,规矩严格,天一阁确实没有出现书籍流失现象。

    时间来到乾隆三十七年(1772),这一年,爱新觉罗·弘历突发奇想要搜集全国图书汇编《四库全书》,1772年2月7日首发诏旨:“古今来著作之手,无虑数千百家,或逸在名山,未登柱史,正宜及时采集,汇送京师,以彰千古同文之盛。”乾隆在征书这件事上跟他的年号很像——前面聋,发谕旨时,根本没听说过天一阁。而此时范家藏书经过百年沉淀,已经成了稀有藏本。

    乾隆随后知道了这个藏书馆,随即下令从这里征书。

    天一阁躲不过去了,静静等待头上的这一刀。1773年4月20日,谷雨,砍下来了。“闻东南从前藏书最富之家,如……宁波范氏之天一阁,皆其著名者……即其子孙不能保守,而辗转流播,仍为他姓所有。第须寻原究委,自不至湮没人间。”

    范家当然不想给,弘历属兔,不给红眼。“天一阁”读快了,发音是tiger,虎虎生威能干掉兔子,但“苛政猛于虎”,天一是打不过天子的。此外创始人范钦名字不好,读快了就是“反清”,欲加之罪何患无辞,何况煽动颠覆。

    向《四库全书》进献藏书超过五百种以上的全国共四家,天一阁贡献最多。缪荃孙在《天一阁始末记》说:“迨四库馆开,范氏进呈书六百三十八部,为藏书家之冠。”范钦八世孙范懋柱应昭呈书,共进呈了638种稀有藏本,收入《四库全书》96种,列入存目377种。弘历很满意:“感谢你八辈祖宗。”

    弘历感谢范家八辈祖宗,范家想操弘历八辈祖宗。弘历借书时说原本奉还,1773年7月5日谕旨:“范懋柱等呈出各书,着三宝先传谕伊等,将来解京钞毕仍发回浙省,令其收取收藏。”但根本没想还。主持天一阁收书的是浙江巡抚三宝,此人喜好读书藏书,《四库全书》修成后,范家的书全被他匿藏了。明朝大太监郑和也叫三宝。借书三宝和太监三宝一样,没有下面,没有后来。

    书就这样没了。天一阁是貔貅,只进不出。清政府是碎纸机,有去无回。

    638种“罕藏阁传精本”就这么消失了,天一阁就这样被弘历糟蹋了。天一防火、防盗,就是没想到防弘。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  ←  章节目录  →  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