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排行榜
首页
阅读记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L
M
S
上一章  ←  章节目录  →   下一章
马桶有讲究
    古代的厕所写作“國”。意思是一头猪被方框围住,就是猪圈。也就是说,上古的厕所就是在猪圈里。跟二师兄对视,风险性很高容易被骚扰。所以在猪圈上再搭个简易平台,人上去居高临下扔炸弹。这就是为什么叫“上厕所”而不叫“下厕所”。虽高瞻远瞩清风习习心旷神怡,但野外作业也很烦,夏天蚊虫在屁股边萦绕,冬天寒风吹菊花,两瓣白肉瞬间红紫,二师兄仰视,惊喜万分:“大师兄!可找到你了!”……这些都能克服,关键有一类人恐高且平衡能力极差,掉下去怎么办?这世界什么事情都会发生。公元前581年,春秋的晋景公就掉进了粪坑,下面没二师兄只有一个坑——栽粪坑淹死了!“如厕,陷而卒”,捞出来全身挂满黄金甲,圣斗士星矢多了一员悍将。于是马桶的前身,安全便捷、免受风寒和叮咬的“虎子”出现了。传说它起源于秦汉时代,汉高祖刘邦与儒生开会讨论国家大事,刘先生突然盯住儒生的帽子看,“拿来与我一用”。知识分子以为刘邦学刘谦用帽子变兔子,谁料刘氓邦变出一杯冒泡的扎啤——往帽子里撒了一泡黄尿。儒生的帽子叫“缁布冠”,材质是黑布,漏。知识分子斯文扫地,也撒地。

    出土的虎子实物造型很美,东汉釉陶虎子,口部饰虎首,背有扁平提梁,下有四足。操作方便,“不用出屋不爬高,解开裤子往外掏”。塞进虎口就可以演奏《泉水叮咚响》了。最初虎子是男性专用,它的造型决定必须深入虎口才能解决问题。这让女权主义者很不爽,于是改造使其变大变宽更高更强——直接变成桶形,大小事它都能操办。

    造型改,名字也改。古代有个避讳的规矩,尊贵者的名字别人不能用,唐高祖李渊的爷爷叫李虎,这“虎”就神圣起来,莫说老虎的屁股碰不得,壁虎都不能碰。于是下令将“虎子”改为“马子”。这次避讳我很赞成,谁都不希望自家先人半夜被拎起来,哗啦啦往脑袋进水。所以改叫“马桶”不称“猪桶”“蛇桶”,大约跟姿势有关。蹲便的造型跟骑马一样,除此外,大概也因为内急时内压刻不容缓,必须马上拿桶。所以“马桶”吧。

    最初的马桶是蹲踞式,座便马桶出现的具体时间不太可考,但最晚不迟于宋。欧阳修《归田录》记录,“燕王好坐木马子。”木马子就是马桶。燕王的马桶应该很舒服,或者刷了胶。他坐下就起不来,吃饭都在马桶上。好好一桌菜全特么臭豆腐味。“坐则不下,或饥则便就其上饮食。”

    马桶的式样根据出土和现存文物来看,简陋的就是一个木桶,高级的如李阳泉先生在《中国文明的秘密档案》中说,“分为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,用木、锡制成。木质为长方形,外安木框,框上开有椭圆形口,周围衬上软垫,口上有盖,便盆像抽屉一样可以抽拉,便盆装锡质内里,防渗漏。锡质为椭圆形,盆上有木盖,正中有钮。与便凳配合用,便凳前端开椭圆形口,靠背包软衬,就是一个大沙发”。网上喷粪的混蛋所以中意“抢沙发”大概源出于此。清史学家孟森说过一个奢华的马桶,慈禧的,“底贮黄沙上注水银,粪落水银中,没入无迹。外施宫锦绒缎为套,成一绣墩”。这里有个疑惑,水银的比重极大,除了黄金能沉下去,粪便何德何能玩潜水?后来想通了,中国人习惯把粪便就叫“黄金”。

    刘氓邦聊天内急,把会议室变更衣室。他孙子武帝刘彻流氓得更彻底。刘彻底干脆把更衣室当成会议室,召见大将军卫青就在厕所里,“大将军青侍中,上踞厕视之”。刘彻坐在桶上问:“来将何人报上姓名!”卫青答:臣姓卫名青,字“生间”。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  ←  章节目录  →  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