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排行榜
首页
阅读记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L
M
S
上一章  ←  章节目录  →   下一章
牙粉、 牙刷和假牙
    China一早读作“吃那”。舌尖上的中国对于牙齿的保养,自古就很重视。医疗网站说,受“以形补形”心理驱使,秦汉时中国人就开始用城墙砖磨成粉清洁牙齿了。所以用墙砖是先民们觉得它严密、整齐、坚硬,用其粉末维护牙齿会像城墙般健壮挺拔。先民用砖很谨慎,绝不用城墙最上端的垛口砖,因为以形补形,会把牙磨成凸凸凸凸凸凸凸凸凸凸凸凸。中国最初对口腔的护理是漱口,大概清洁不到位的缘故,才用砖粉擦牙。又大概城砖清洁得太到位磨出了牙神经的缘故,改良了配方。《洪氏集验方》提到一款唐宋时期牙粉,“香附子五,以生姜三研和滓汁,浸香附子三夕,炒焦黑为末,以青盐二钱拌匀,揩牙”。这是属丝用品。“海蛤、琥珀、真珠、白石英、玛瑙、光明砂各一,麝香一分捣为散,于乳钵内研细”,这是土豪牙粉。用时没有区别,拿手指蘸,放嘴里搓。敦煌壁画《劳度叉头圣图》就再现了这一场景。主角是个和尚,蹲在地上左手水杯右手搓牙,画面不太好看,咬手指头像白痴,捅手指头像花痴。而此时印度和尚已经使用牙刷了。放弃便捷的手指选择用牙刷,推测与印度传统有关,据说此国国民方便后直接用手清理菊花。如果传闻是真,那确实不能再用手搓牙。牙黄口臭事小,嘴长痔疮的话,诵经很麻烦。约隋唐开始,中国人也用起了牙刷。最早牙刷是杨柳枝。把杨柳枝泡在水里,用时将树枝咬扁露出植物纤维,蘸牙粉擦。这种刷牙法到明朝还在用,若没有牙粉则干嚼杨柳枝。李时珍说干嚼的效果更好,除了嚼完牙发绿像阿凡达这一缺憾外,“涤齿甚妙”。在没有杨柳树的地方可以干嚼槐枝、桑枝。槐桑都没有,干嚼方便面吧。

    杨柳树枝身兼多职,既是牙刷也是口香糖,但两者不能混为一谈,口香糖的历史远过牙刷,早在三国时就有了。曹操在《与诸葛亮书》说:“今奉鸡舌香五斤,以表微意。”鸡舌香就是丁香,臣子上朝时嘴里含它能避口气,功效与口香糖一样。这个事有趣之处在于,鸡舌香一般是自备,曹先生却偏要送给孔明。猜测曹操的潜台词是说诸葛亮口臭。诸葛先生确实有口臭,“舌战群儒”所以能赢,就是因为谁不服他就舌吻谁,令东吴谋士“尽皆失色”。

    三国时期对口腔护理最重视的就是曹操,除口香糖外还有牙签。曹操的牙签厉害之处在于:中国第一次关于牙签的记载,记的就是他的牙签。这段文字出现在《与兄平原书》里:晋朝大将军右司马陆云整理曹操遗物时发现一枚牙签,于是给大哥陆机写信,“一日行曹公器物,有剔牙钎”。这个记载有趣之处在于,陆云觉得曹操用过的牙签奇货可居,当宝贝送给大哥陆机用了,“今以一枚寄兄”。更有趣是陆机用过后,一嘴曹操味,出口成诗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”

    最有趣的是,对口腔最重视的曹操,在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二回里,被魏延“射中人中,折却门牙两个”。此事若是史实,那么曹操的门牙只能像电源插座那样,一辈子豁着两个洞。因为中国到唐朝才出现补牙洞技术,宋元时才出现假牙。一千年前的宋朝,假牙主要以贝壳、金属、骨、竹、木为材质。其中木质假牙最为经济,除了经济还有收益,在潮湿的口腔环境里,木质假牙能自行生产木耳。最为普及的是骨质,一般用牛骨磨成牙齿状。最高级的材质是具备耐冲击、耐热性、尺寸安定性等等优点的象牙,是高富帅的选择。我的朋友孔二狗,有钱,就用这个材质的假牙。除了能够炫耀,更重要的是他胡说八道时,没人敢骂他狗嘴里吐不出象牙。

    所以说到牙齿,是因为马上过年了,我有个好朋友是牙科医院的院长,每年的新春礼物是帮我免费看一次牙。去年在腊月二十九,拎着我不由分说按在椅子上一顿电钻。第二天,我捂着腮帮子和我的好朋友康师傅、老干妈在一起共进了年夜饭。而今年,就是昨天,又是一通电钻,这次把我整个脑袋都钻肿了,头大如斗活像高晓松,所以,今年我准备在餐桌前安装一面大镜子,和高老师一起欢度春节。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  ←  章节目录  →   下一章